凌晨三点的从流广州城中村,我蹲在公共厨房煮泡面。水线隔壁早餐店的到代面点师傅已经开工,蒸笼的编程雾气顺着窗缝涌进来,把墙皮受潮的觉醒霉味冲淡了些。这是从流2018年的夏天,我刚从电子厂流水线辞职,水线在快餐店当服务员,到代每天要洗300多个餐盘。编程
从车间到代码的觉醒觉醒
电子厂的工作服是浅蓝色的,和医院的从流病号服颜色很像。我们组有26个人,水线每天经手的到代手机摄像头零件能装满12个集装箱。组长总说:「手速快的编程话,三年就能升线长。觉醒」可我知道,线长的工作不过是把站立时间从12小时延长到14小时。
时间点 | 关键决策 | 资源投入 | 结果对比 |
2018.07 | 报名夜校编程课 | 每月800元学费(占工资40%) | 从识别变量开始学起 |
2019.03 | 购置二手笔记本电脑 | 花光所有积蓄(2300元) | 获得24小时练习机会 |
那些被代码重构的夜晚
快餐店打烊后的储物间成了我的自习室。我把《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摊在装番茄酱的纸箱上,用手机热点联网查资料。有次忘关直播软件,第二天发现流量超支扣了78块,心疼得三天没敢买豆浆。
- 凌晨1点:清洗完最后一筐餐具
- 凌晨1:30:在储物间架起折叠桌
- 凌晨3:00:完成当日代码练习
- 凌晨3:15:用冷水抹把脸准备上早班
命运转折的星期三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在出租屋阳台上搭了个临时工位。隔壁炒粉摊的大姐总笑我:「阿妹对着空气打字能挣饭钱?」直到有天接到外包公司的电话,他们发现我在GitHub上传的自动化脚本,开价1500元买断。
技能树变化 | 收入结构 | 时间分配 |
基础语法 → 框架应用 | 时薪从15元涨到80元 | 服务生/程序员=6:4 |
单打独斗 → 团队协作 | 首次月入过万 | 完全转型技术岗 |
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位
2022年搬进科技园那天,我在落地窗前站了很久。楼下便利店的热餐吧,和我待过的快餐店布局很像。现在调试代码时,还是会习惯性把键盘斜放15度——这个角度最适合在狭窄空间操作。
新同事不知道的是,我总在办公桌抽屉备着创可贴和酒精棉片。不是矫情,是常年洗碗落下的毛病:指尖开裂见水就疼,这个秘密连我妈都没告诉过。
活在代码里的烟火气
上周回城中村找房东退押金,巷口奶茶店的小妹拽住我:「姐你现在真成白领啦?」我笑着摇头,从帆布包里掏出正在测试的智能点餐系统——那是专门为街边小店开发的轻量化程序。
晚高峰的地铁站台,看见穿蓝灰工装的年轻人,还是会下意识多看两眼。他们耳机里漏出的声音,可能是直播带货的吆喝,也可能是某节编程课的回放。这座城市永远有新的故事,在旧场景里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