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丛林演习时,丛林我亲眼见过新兵蛋子抱着机枪疯狂扫射的演习掩护场景——枪管都打红了,树叶子倒是火力慧误掉了一地,实际压制效果还不如炊事班老张的丛林土制烟雾弹。这事儿让我明白,演习掩护火力掩护这事儿,火力慧误真不是丛林扣住扳机不放那么简单。
选位就像谈恋爱
记得在步校训练时,演习掩护教官总说找掩护位置要找"三有青年":有视野、火力慧误有退路、丛林有防护。演习掩护具体来说,火力慧误天然岩石比沙袋墙靠谱,丛林墙角比平地保险。演习掩护有次对抗训练,火力慧误二班选了个视野开阔的小土坡,结果被我们绕后包了饺子——光看得远没用,得给自己留条活路。
地形类型 | 视野评分 | 防护评分 | 机动评分 |
天然岩体 | ★★★ | ★★★★★ | ★★ |
建筑墙体 | ★★★★ | ★★★★ | ★★★ |
沙袋掩体 | ★★★ | ★★★ | ★★★★ |
别当人肉节拍器
新兵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突突突"按固定节奏射击。有经验的机都懂,要像DJ打碟似的随机变换射击间隔。记得《美军步兵排作战手册》(FM 3-21.8)里提过,间隔0.8-3秒的不规则射击,能让对方根本摸不清换弹时间。
- 错误示范:哒哒哒...哒哒哒(规律三连发)
- 正确操作:哒...哒哒...哒哒哒...哒(随机间隔)
子弹也要会聊天
好的火力压制得像在跟队友说相声。突击组往左穿插时,机枪就该重点照顾右侧的窗口;当队友要翻越障碍,子弹就得在敌人头顶织出火网。去年城市作战演练,三班长的掩护就很有灵性——他专门对着敌方掩体上方半米处扫射,飞溅的水泥碎屑硬是压得对方不敢抬头。
移动中的火力接力
看过消防队传水带吗?火力掩护也得这么玩。当小组需要转移时,应该像击鼓传花似的交替掩护。上个月参加多国联合训练,加拿大部队的"三三制"移动法就很有意思:
- 第一组射击15秒后喊"Moving!"
- 第二组立即接火并计数到8
- 第三组在第五秒开始侧翼移动
子弹不是万能的
有次野外驻训,炊事班用铁锅和树枝做了个简易发烟装置,愣是帮我们骗过了蓝军的重机枪。现代战场上的烟雾弹、热诱饵可比以前高级多了,但基本原理没变——让敌人变成睁眼瞎比直接消灭更划算。
说到这儿想起个真事:2018年陆军比武,有个参赛队带着装修用的激光水平仪,愣是把裁判组看懵了。结果人家用红激光在夜暗中划出安全通道,这土办法后来还被写进了新训大纲。
记住你不是兰博
最后说个血的教训。去年有个报道,外军某特战队员因为长时间连续射击,枪械故障导致右手三级烧伤。现在我们的单兵装具里都配有石棉手套,但更重要的是养成射击纪律——连续射击不超过200发就要让枪管喘口气,就像人跑完马拉松得缓缓一个道理。
战场上的硝烟味混着泥土气息,耳边是子弹呼啸而过的尖啸。握紧枪把的手心微微发潮,这时候能让你稳住阵脚的,永远是那些刻进肌肉记忆的基本功。下次训练记得多带包烟,不是用来抽的——把烟盒竖在掩体边缘,你就有了个简易的弹道观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