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课间操时,成语我听见隔壁班王老师拿着大喇叭喊:“下个月全校要办成语大赛啦!大赛”当时我正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备战听到这话差点把手里的成语放大镜摔了。要知道我从三年级开始,大赛就在爷爷的备战老字典里翻成语故事,现在书包里还藏着两本皱巴巴的成语《中华成语小辞典》呢!
一、大赛先把比赛规则摸清楚
回家路上我特意绕道去了趟语文教研组,备战趴在窗户上偷瞄到比赛通知。成语原来这次比赛分三个环节:
- 你说我猜:两人搭档,大赛一个比划一个猜
- 成语接龙:前一个成语最后一字开头,备战允许谐音
- 情景填空:给段话选合适的成语成语
环节 | 限时 | 得分点 |
你说我猜 | 90秒 | 每词2分 |
成语接龙 | 无限轮 | 每接续1分 |
情景填空 | 每题30秒 | 每题3分 |
二、我的大赛独家记忆法宝
上个月背“胸有成竹”时,我盯着课本插图里那个摸着肚皮的备战秀才看了半小时。后来发现这成语说的是宋朝文同画竹子前心里早有轮廓,就跟我们数学课先列草稿再解题一个道理。现在我看到竹子就会条件反射摸肚子——这招在课堂默写时特别好用!
分类记忆法
- 动物类:狐假虎威、鹤立鸡群
- 数字类:三心二意、九牛一毛
- 自然现象:风驰电掣、水落石出
故事联想术
比如“亡羊补牢”,我就想象上周忘记带作业本,后来专门买了文件袋装作业。现在每次看到书桌上的蓝色文件夹,就会想起这个成语。
三、藏在成语里的文化密码
有次我在作文里写“我要精卫填海般努力学习”,张老师用红笔圈出来说:“知道精卫是谁吗?”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山海经》里真有只叫精卫的鸟,每天衔石头填东海。
成语 | 出处 | 冷知识 |
守株待兔 | 《韩非子》 | 战国时宋国在现今河南商丘 |
刻舟求剑 | 《吕氏春秋》 | 原意讽刺不懂变通的楚国人 |
四、实战演练小剧场
上周六我拉着同桌小美来家里练习。她举着“画蛇添足”的卡片急得跺脚:“就是那个...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我脱口而出:“多此一举?”结果闹了个大红脸。后来我们发明了动作暗号:摸耳朵代表动物类,拍大腿代表数字类。
接龙救命三招
- 遇到“子”结尾,接“子虚乌有”
- 遇到“天”结尾,接“天涯海角”
- 遇到“月”结尾,接“月明星稀”
五、容易踩坑的成语陷阱
有次数学考试我把“事半功倍”写成“事倍功半”,结果应用题全错。后来发现这两个成语就像照镜子,稍不留神就会弄反。类似的双胞胎还有:
正确成语 | 易错版本 |
美轮美奂 | 美仑美奂 |
炙手可热 | 灸手可热 |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响亮,我才发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二十多页。合上本子时,一片银杏叶从字典里滑出来——那是去年秋天在文庙捡的,当时我正对着“学而不厌”的匾额发呆。现在叶子上用铅笔写着新学的成语: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