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歌单时,去更突然想起那句"我要去更广阔的广阔歌世界了"

凌晨两点半,空调外机嗡嗡响着,去更我第无数次在网易云搜索框里打下这行字。广阔歌这句像诗又像遗言的去更歌词,总让我想起大学毕业那年,广阔歌室友拖着行李箱在宿舍门口说的去更最后一句话。

那些藏在歌词里的广阔歌"广阔世界"

其实这句话出现在不少歌里,但最戳心窝子的去更版本,绝对是广阔歌《明日への手紙》(中文译名《致明天的信》)。日本乐队生物股长2015年发行的去更这首歌,副歌部分有句"もっと広い世界へ"(要去更广阔的广阔歌世界了),当年在毕业季的去更东京街头几乎每家便利店都在循环播放。

  • 生物股长主唱吉冈圣惠的广阔歌声线特别适合这种告别曲
  • 间奏部分的钢琴像是雨滴打在毕业相册上
  • 歌词本第3页右上角有铅笔写的"給18岁的自己"

我总怀疑作曲人水野良树是不是偷看过我的日记。去年整理旧物时,去更在装录取通知书的文件袋里发现张泛黄的便签纸,上面用荧光笔涂着同样的话——那是我2012年高考前写的。

中文歌里的相似表达

歌曲歌手相似歌词
《你曾是少年》S.H.E"许多年前 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 奔跑起来 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
《起风了》买辣椒也用券"我曾难自拔于世界之大"
《追梦赤子心》GALA"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不过要说最接近的,还是2018年房东的猫在EP《柔软》里埋的彩蛋。小黑在《等我们老了就定居在重庆》的demo版本里,即兴哼过一句"我要去更远的地方了",后来正式版改成了"我要去有你的未来"。

为什么这句话总让人破防?

上周在711买关东煮时,听见两个穿校服的高中生讨论填报志愿。扎马尾的女生说"反正我要去更广阔的世界",烫卷发的同伴突然就红了眼眶。这种场景我见过太多次——在机场安检口,在公司离职交接的会议室,甚至是在离婚登记处门口。

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在《消散的现代性》里写过,迁徙叙事总是带着甜蜜的疼痛。就像我外婆至今保留着1972年从上海开往新疆的火车票,而我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三年前飞往东京的电子登机牌。

  • 生理层面:瞳孔会在憧憬时轻微放大
  • 心理层面:多巴胺和焦虑激素同时分泌
  • 社会层面:包含对现有关系的背叛感

去年帮表妹整理留学行李时,她突然把《小王子》塞进行李箱最底层。"姐你知道么,法语版里小王子对玫瑰说'Je vais voir le monde'(我要去看世界了),和中文网课老师教的不一样..."她说话时指甲无意识地刮着行李箱拉链,刮出细碎的声响。

那些唱过"广阔世界"的意外版本

凌晨三点翻硬盘找素材,发现2016年某个独立音乐论坛的存档。用户"电子羊不睡觉"上传过一首叫《候鸟症》的demo,前奏用了老式电报机的"滴滴"声,第二段主歌有句"我要去更咸的海了",下面跟帖都在问是不是打错字。

更绝的是台湾乐队甜约翰2019年的《城市的浪漫运作》,bridge部分藏着倒放的音轨。用Audacity反转后能听到模糊的台语:"阮欲去较阔的世界啊"(我要去更广阔的世界了),主唱Mandark说这是录音师不小心录到的便利店广播。

突然想起大学选修的《声景生态学》课本第178页,有张声波图谱显示:人类对高频的"去"字和低频的"世界"会产生交叉记忆。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听到这类歌词,我总会同时想起两件事——高三晚自习教室的吊扇声,和去年在镰仓海边听到的湘南线列车广播。

咖啡已经凉了,窗外的天光开始渗进来。Spotify刚好随机到《致明天的信》的live版,吉冈圣惠唱到"広い世界"时有个微妙的换气声,像极了那年室友在楼道里突然转身时的呼吸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