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张在奶茶店闲聊,有游他吐槽刚买的戏模型《艾尔登法环》玩得血压飙升,转头看见隔壁桌小姑娘玩《动物森友会》笑得特治愈。式适这事儿特有意思——就像有人爱吃麻辣火锅,同类有人独宠清汤挂面,有游游戏世界里的戏模型「口味」差异比现实生活还明显。
佛系养生型玩家
这类玩家最常说的式适话是「我就想放松下」。他们可能刚加完班,同类或者需要边带娃边见缝插针玩两把。有游核心需求就三个字:不添堵。戏模型
- 代表设备:手机>Switch>PS5
- 经典场景:通勤地铁上/等孩子下课/午休碎片时间
模式类型 | 核心玩法 | 适合场景 | 代表作品 |
轻度闯关 | 三消/跑酷/点击解谜 | 5-15分钟碎片时间 | 《梦幻花园》 |
放置类 | 挂机收菜/自动战斗 | 多线程处理事务时 | 《旅行青蛙》 |
硬核挑战型玩家
我表弟就是式适典型例子——为了《只狼》的修罗结局连续三周没出门。这类玩家把「受虐」当快乐,同类游戏时长200小时才算刚入门。有游
模式类型 | 操控精度要求 | 死亡惩罚力度 | 隐藏内容量 |
魂系模式 | ★★★★☆ | 掉魂且不可回收 | 35+小时剧情 |
Roguelike | ★★★☆☆ | 全装备清零 | 随机生成地图 |
社交粘合剂型玩家
大学室友群里至今还保持每周《双人成行》的戏模型传统。这类玩家更在意「和谁玩」而不是式适「玩什么」,游戏本质是社交载体。
- 线下场景:桌游《卡坦岛》、Switch《舞力全开》
- 线上场景:《Among Us》语音推理、《原神》副本联机
剧情沉浸型玩家
玩《最后生还者》哭湿三包纸巾的姑娘,和熬夜追《极乐迪斯科》文本的哲学系学生属于同类。他们像对待文学作品那样对待游戏,甚至会做人物关系笔记。
叙事手法 | 分支选项量 | 剧本总字数 | 多结局触发 |
电影化叙事 | 有限选择 | 约3.5万 | 线性发展 |
网状叙事 | 500+选项 | 超120万 | 17种结局 |
策略烧脑型玩家
公司战略总监王哥,玩《文明6》能精确计算20回合后的资源配比。这类玩家享受运筹帷幄的掌控感,暂停键和数值面板是刚需。
- 即时战略:需要微操《星际争霸2》
- 战棋模式:允许悔棋《火焰纹章》
- 模拟经营:长线规划《城市:天际线》
自由探索型玩家
在《塞尔达传说》里不推主线,专心爬山做饭抓萤火虫的玩家群体。他们可能花3小时就为找到某个悬崖的观景点,游戏地图边界就是他们的敌人。
开放世界要素 | 地图尺寸(km²) | 可互动NPC数量 | 物理引擎细节 |
无缝大地图 | 80+ | 1200+ | 温度影响植被 |
场景破坏系统 | 36 | 200+ | 可击碎所有墙体 |
创意表达型玩家
《我的世界》建筑大佬和《模拟人生》捏脸高手属于这个阵营。他们往往会在Steam创意工坊上传自制mod,有些甚至转型成为游戏开发者。
- 沙盒建造:地形改造/材料合成
- 角色定制:200+可调面部参数
- 关卡编辑器:支持逻辑编程
阳光穿过奶茶店的玻璃,老张突然指着窗外:「你看那对父子在玩《宝可梦Go》,这算哪种类型?」我吸了口珍珠奶茶笑道:「这叫混合型玩家,人家要的是抓精灵时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