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飞雪和阿佩在《我的界李世界》里变成虫群:一场玩家自发的生态实验

凌晨三点半,我盯着屏幕上蠕动的飞雪像素点,咖啡杯早就见了底。佩既这事儿得从两周前说起——某个《我的虫群世界》生存服里,玩家"李飞雪"和"阿佩"突然把ID改成了"虫群母巢01号"和"02号",界李接着整个服务器就像被倒进培养皿的飞雪菌群,开始以离谱的佩既方式变异。

一、虫群虫群行为观察报告

最开始是界李建筑风格的突变。原本规整的飞雪原木小屋突然长出了蜂窝状结构,用脚手架和黏液块搭建的佩既"虫道"像血管般在地底蔓延。有次我撞见他们用发射器往墙上喷射蜂蜜块,虫群活像某种筑巢行为。界李

  • 集体行动模式:两人总保持不超过30格距离,飞雪移动路径呈现明显的佩既趋光性(会被萤石吸引)
  • 资源采集特征:优先挖掘腐肉、蜘蛛眼这类"非常规物资",见到村民会绕行三圈才离开
  • 语言异变:公屏聊天开始夹杂自创符号,比如用"~~"表示信息素轨迹
时间行为记录其他玩家反应
Day 1在出生点用菌丝铺出直径50格的圆形"谁把蘑菇种我箱子里了?"
Day 3用命名牌给所有蝙蝠标注拉丁文编号有人试图用打火石烧菌丝被集体围攻

二、从角色扮演到游戏机制破解

直到第五天夜里,我在矿洞撞见他们用绊线钩+红石中继器搭建某种"神经网络"。阿佩(现在是02号了)突然在队伍频道发了段代码——这俩计算机系学生居然在用人造BUG模拟虫群意识。

"当个体数量≥2时,执行:
1. 自动同步工具耐久度
2. 共享末影箱权限
3. 触发集体复仇机制(任何攻击行为将导致全服蜜蜂被召唤)"

最绝的是他们利用游戏机制实现了信息素传递——在特定坐标丢出特定数量的物品,其他"工蜂"玩家就能收到加密坐标。有次我亲眼看见六个南瓜被摆成六边形,十分钟后七个玩家像被磁铁吸住似的集体朝沼泽地迁徙。

2.1 服务器生态的连锁反应

这种玩法意外激活了某些冷门机制。比如:

  • 因为频繁使用蜂蜜块,服务器刷新了史上第一只粉红色蜜蜂
  • 村民交易选项开始出现"菌丝兑换绿宝石"的隐藏条款
  • 下界要塞的烈焰人有时会掉落蜘蛛眼(据说是数据溢出)

三、关于虚拟生态的脑洞延伸

喝着第三杯咖啡,我突然想起《昆虫记》里法布尔描述的蚁群通讯。现在屏幕上这两个像素小人,不正用红石电路复现着自然界的信息素网络吗?有次他们甚至用烟花火箭模拟了蜜蜂的"8字舞"——只不过炸毁了三亩小麦田。

凌晨四点二十,公屏突然刷过一行字:
"母巢03号已孵化,坐标X=1200 Y=63 Z:-780 携带者:苦力怕"

我放下凉透的咖啡杯,看着那个顶着"03号"名字的苦力怕慢悠悠走过草原。它背上粘着的蜘蛛网在晨光里微微发亮,像某种尚未被命名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