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时,蓝界旅总能看到评论区有人提到"蓝界"这个词。从科有网友说那是迷因《三体》里提到的外星文明,也有人信誓旦旦说自己在《自然》杂志上见过相关论文。蓝界旅作为一个经常在科学论坛潜水的从科老网民,我决定好好扒一扒这个突然火起来的迷因词。

一、蓝界旅"蓝界"从哪冒出来的从科?

在知网用关键词检索,2018年前的迷因文献里根本找不到"蓝界"这个词组。倒是蓝界旅某部2019年连载的科幻小说《星际迷航》里,作者杜撰了一个叫"蓝界"的从科星际联盟。同年,迷因B站上有位叫"量子猫"的蓝界旅UP主制作的科普视频,把量子纠缠现象比喻为"蓝色边界",从科可能这是迷因最早的概念雏形。

  • 2019年3月:《星际迷航》小说开始连载
  • 2019年8月:B站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
  • 2021年:微博超话蓝界传说建立

二、不同领域的"蓝界"长啥样?

1. 科学圈的说法

中科院物理所的王研究员在去年科普讲座里提到,某些理论物理学家私下会用"蓝色地平线"比喻尚未突破的基础理论瓶颈。这和剑桥大学2022年出版的《未解物理问题》中提到的"blue frontier"概念不谋而合。

2. 文学创作中的演绎

除了前面说的小说,2020年豆瓣阅读获奖作品《蓝界往事》直接把设定写成:"在电磁波谱的蓝色波段,存在着与人类意识共振的平行世界"。这个设定被不少网文作者借用,渐渐形成固定意象。

3. 网络迷因的狂欢

打开抖音搜索蓝界,能看到从星空摄影到冥想教学,各种内容都硬要跟这个词扯上关系。最夸张的是有个美妆博主,说新出的"克莱因蓝"眼影能让人连接蓝界能量。

领域存在形式典型描述
科学讨论隐喻性概念基础理论突破的临界点
文学创作虚构设定平行宇宙/意识空间
网络文化社交货币涵盖玄学到商品的万能标签

三、为什么大家愿意相信?

上周同学聚会上,做心理咨询的老张说了个有意思的观点:"蓝色本身就有镇静属性,'界'又带着神秘感,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就像量身定制的心理安慰剂"。确实,在NASA公布的宇宙照片里,那些星云呈现的蓝色调本就容易引发遐想。

出版社的朋友偷偷告诉我,他们正在策划的《未解之谜》系列丛书,原本没有"蓝界"相关章节,看到网络热度后临时加了三篇文章。现在连少儿科普读物都开始出现"蓝界探险队"这样的章节标题。

四、当科学概念碰上流行文化

记得2016年引力波被发现时,网上也出现过类似现象。不同的是,这次"蓝界"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支撑。清华大学科学传播系的李教授在访谈中说:"这类概念的传播过程,本身比概念真伪更有研究价值"

翻看贴吧早期的讨论帖,2020年有人认真提问"蓝界是否存在",底下回复还都是理性讨论。到了2022年,同样的问题下面,最高赞回答变成了"我刚从蓝界回来,那边WiFi比地球快"的玩梗回复。

昨天路过小区广场,听到两个中学生聊天:"你说蓝界会不会像元宇宙那样,过几年就没人提了?""管他呢,先把这个词写进作文里,保证老师觉得新颖!"他们书包上晃动的蓝色挂饰,在夕阳下闪着微妙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