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第五人格新角色更新节奏全回顾

凌晨三点半,早期电脑屏幕的第人的新光刺得眼睛发酸,突然想起前两天直播间有人问:"老哥,格多第五人格刚开服那会儿出新角色有多快啊?久出角色"这问题可算问对人了,作为从2018年公测就入坑的早期老咸鱼,我翻着当年存的第人的新更新公告截图,突然就来劲了——咱们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个。格多

开服时期的久出角色角色轰炸(2018年4-6月)

记得那时候宿舍里四个人都在玩,每次更新前夜就跟等春节红包似的早期。网易那会儿是第人的新真舍得下血本,平均每两周就砸个新角色出来,格多搞得我们这些学生党零花钱全交代在回声上了。久出角色

  • 4月12日公测:初始20个角色(现在看简直寒酸)
  • 4月26日:首个新监管者"杰克"上线,早期玫瑰手杖梗就是第人的新这时候火的
  • 5月10日:求生者机械师特雷西,这姑娘的格多玩偶现在还是ban位常客
  • 5月24日:红蝶美智子降临,当时手游里少有的3D视角转换机制

最夸张的是六月份,三周连出三个角色:盲女、蜘蛛瓦尔莱塔、祭司菲欧娜。我室友那会儿抽蜘蛛的紫皮"光织守护",泡面吃了整整半个月。

时间段新增角色数平均间隔
2018年4月114天
2018年5月217天
2018年6月310天

暑期档的节奏调整(2018年7-9月)

到七八月份,策划明显开始喘气了。记得当时官方论坛有个热帖叫"开发组是不是被台风刮跑了",因为七月份整整三周没新角色,结果8月2号突然端出调香师薇拉,香水机制直接把游戏平衡性炸出窟窿。

这个阶段有几个关键节点:

  • 首个联动角色(伊藤润二精选集的十字路口美少年)9月27日上线
  • 求生者与监管者的更新比例开始失衡,三个月里4求生vs1监管
  • 角色定价体系逐渐成型,1388回声/4508线索成为标准价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为了攒线索买入殓师卡尔,每天坚持打满三小时,结果在角色上线前夜账号被盗——这事儿让我学会了绑定手机令牌。

值得注意的2018年10月断层

翻记录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十一假期前后整整35天空窗期,直到10月18日才更新牛仔凯文。后来在《第五人格制作人访谈录》里提到,这个阶段团队在重构角色技能底层逻辑,因为早期代码已经撑不住新机制了。

那段时间游戏里全是骂声,但回头看确实必要。要不是这次技术债清理,后面根本不可能实现像梦之女巫那样本体+信徒的复杂操作模式。

第一周年的重要转折(2018年11月-2019年4月)

入冬后更新频率明显规律化了,基本保持20-25天一个周期。有几个里程碑式的角色:

  • 11月22日:先知伊莱,首个能跨阵营互动的角色
  • 1月24日:宿伞之魂,中国风监管者引爆春节档
  • 3月28日:爱哭鬼罗比,把场景交互玩出花来的植树战术

最绝的是2019年元旦前后,官方突然连续两周更新舞女和黑白熊(弹丸论破联动),把玩家钱包收割得干干净净。我至今记得宿舍断电后,四个人挤在楼道用热点抽奖的盛况。

到一周年庆时,游戏角色总数已经达到43个,比公测时翻了一倍还多。当时贴吧有人统计过,如果全用线索购买这些新角色,需要不间断肝258天——这还没算那些限定联动的。

早期更新留下的后遗症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现在很多平衡性问题其实都是那时候埋的雷。比如:

  • 为赶进度而简化的技能设计(早期角色80%都是位移/治疗类)
  • 监管者更新速度跟不上导致ban位不够用
  • 部分角色建模精度差异过大(红蝶和鹿头的细节差距能差出两个世代)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野蛮生长时期的积累,才让第五人格在非对称竞技领域站稳脚跟。就像我那个退坑的室友说的:"这游戏最神奇的是,你骂着骂着就玩到第五年了。"

窗外天都快亮了,文档里还开着二十多个更新公告的网页。突然发现2018年7月13日那个凌晨三点的热更新,修复了杰克雾刃穿模的bug——巧了,今天也是这个点。要不...再开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