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1655米: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征服战的之旅双重冒险
为什么这个数字让我辗转反侧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又一次在跑步机计时屏前醒来。米身1655这个数字就像块烙铁,心挑在我眼皮底下烫出焦痕——公司团建要搞登山挑战的登山消息传来后,我的征服战的之旅睡眠就被这个海拔数字搅得支离破碎。
手机备忘录里躺着三条反复修改的米身清单:护膝要买带硅胶圈的、能量胶选含量中等的心挑、备用袜子必须是登山羊毛材质的。衣柜门上贴着泛黄的征服战的之旅体检报告,胆固醇指标旁边用红笔写着"必须拿下"。米身
被忽略的心挑致命细节
- 公司发的路线图显示最后300米坡度达45度
- 气象预报显示当日可能有短时雷阵雨
- 补给点只设在800米和1300米两处
我的秘密训练场
老旧社区的后山步道成了我的特训基地。每周二四六的登山傍晚,都能看见我背着装满矿泉水的征服战的之旅登山包,踩着沾满泥巴的米身运动鞋在石板路上来回折返。邻居王大爷有次撞见我扶着膝盖喘气,心挑还以为我在躲债。
训练阶段 | 负重(kg) | 单次时长 |
适应期 | 3 | 40分钟 |
强化期 | 5 | 1.5小时 |
模拟期 | 7 | 2小时 |
差点放弃的那个雨夜
第三个训练周突降暴雨,石板上的青苔像抹了油。当我第3次摔在泥水里时,手机屏保上的富士山照片突然亮起——那是去年体检超标后设置的激励壁纸。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我抓着道旁的毛竹重新站了起来。
决战日装备清单
- SalomonUltra Glide 2越野跑鞋(特意磨了半个月)
- 自配的1:1葡萄糖盐水(装在保温杯里)
- 从军品店淘来的战术腰带(挂了六个快挂扣)
- 外婆织的毛线护腕(说能避邪)
起点的乌龙事件
集合时发现登山杖忘在出租车后备箱,急得我差点用树枝代替。好在同组的李姐多带了两根碳纤维杖,这个平时总和我抢会议室的白领丽人,那天早晨的笑容比山雾还温柔。
那些教科书没教的事
海拔1200米的乱石堆让我领教了什么叫"绝望坡"。每块石头都像故意摆放的绊脚石,防滑鞋底在这里成了溜冰鞋。前面穿专业登山靴的老张突然转身:"侧着走!像螃蟹那样!"这招果然让重心稳了不少。
云层之上的奇迹
冲破1500米云层那刻,阳光像开罐器般划破雾霭。原本被汗水浸透的速干衣突然有了暖意,不知哪飞来的凤尾蝶停在我的水壶上。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整支队伍仿佛突然注入了新能量。
最后55米的哲学
标着1655米的木桩其实藏在松树林里。当我踉跄着抱住那截开裂的木桩时,计时器显示比预估快了27分钟。准备欢呼时却发现喉咙哑了,只能用手杖敲击岩石——叮叮当当的声响里,听见山下传来模糊的回应。
下撤时遇见还在攀登的财务部小刘,他正用运动相机记录飘过的碎云。我们擦肩时他眨眨眼:"听说山顶的蚂蚁都比平地的壮?"我晃了晃酸胀的小腿,突然笑出声来。
山脚的农家乐飘来柴火灶的香气,老板娘把土鸡汤舀进粗瓷碗的声响格外清脆。手机在兜里震动,是老婆发来女儿画的山峰涂鸦,画纸右上角歪歪扭扭写着"Daddy's 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