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摩动核赵云撞上三国杀:一场关于「抄袭」的摩动罗生门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核赵两张图——左边是摩动核出的赵云拼装模型,右边是云抄三国杀十周年的赵云原画——手指在机械键盘上敲出第17个烟头。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袭国当时模玩群里突然炸锅,摩动有人甩出对比图说「摩动核赵云抄袭三国杀」,核赵结果引发了两拨人从黄昏吵到凌晨。云抄

一、袭国争议的摩动起点:那些「既视感」爆表的细节

先得承认,第一次看到对比图时我手抖了一下。核赵两个赵云都穿着带现代机甲元素的云抄鳞甲,头盔两侧的袭国翎子都是渐变蓝,连肩甲的摩动分片结构都像双胞胎。最要命的核赵是武器设计,那种把龙纹和能量槽结合的云抄概念,在2020年前的三国题材作品里确实少见。

  • 头部造型:同样采用「倒Y字」面甲开口
  • 腰腹结构:三层可动装甲的拼接方式
  • 披风处理:非对称剪裁+粒子特效纹理

但当我翻出《三国志·蜀书》里「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记载时,突然意识到所有三国衍生作品都在二次创作。就像你没法说「红烧牛肉面」抄袭了「番茄牛肉面」,毕竟原料都是牛肉和面条。

二、时间线的迷思:谁先谁后的关键证据

作品首次公开时间设计定稿时间
三国杀十周年赵云2019年12月根据画师访谈为2019年Q2
摩动核白模赵云2021年3月专利文件显示2020年9月

这里有个魔鬼细节:三国杀画师在2020年4月的直播里提过「机甲赵云」的废案,其中有个被弃用的版本,和现在摩动核的成品相似度更高。但法律上「未公开的设计」很难作为抄袭证据,就像你不能用未发表的菜谱指控别人偷师。

三、设计语言的「公共素材库」问题

凌晨三点四十分,我翻着《中国铠甲史》里明代罩甲的图样,突然理解为什么两家设计会撞车。当代国风机甲有个隐形模板:

  • 鱼鳞甲片+电路板纹路=科技感
  • 传统云纹+LED灯效=未来感
  • 束发冠+全息面罩=混搭美学

这种组合就像火锅底料,大家都在用差不多的配料(牛油、花椒、辣椒),最后味道差异可能还没重庆和成都的火锅差别大。有个做工业设计的朋友说得更直接:「现在机甲的腰部可动结构专利早就过期了,就像智能手机的圆角矩形一样属于公共领域。」

四、法律视角下的「实质性相似」

啃完半包辣条后,我查了2021年《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法律上认定抄袭需要满足两点:

  1. 接触可能性(摩动核设计师确实玩过三国杀)
  2. 表达形式的实质性相似(这个最麻烦)

关键就在于「赵云骑白马使银枪」属于思想范畴,而「枪身第三节能发光」才属于表达形式。目前看来,两家在色彩数值(潘通色卡C4852M781Y0K0这种群青蓝)、武器尺寸比例等具体参数上确实存在差异。

五、玩家社群的「认知滤镜」现象

模玩群里的老张说了句大实话:「先入为主太要命了。」他2019年就买了三国杀赵云实体卡,自然觉得后来者都是「山寨」。但00后玩家小林反驳说:「机甲赵云不都长这样?我抖音刷到的二创更像呢!」

这种认知差异就像甜咸豆腐脑之争。根据《数字娱乐用户行为报告(2023)》,85%的消费者对「熟悉元素重组」的接受度比五年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大家越来越习惯「看起来眼熟但又不完全一样」的设计了。

窗外开始有鸟叫的时候,我注意到摩动核赵云的脚踝关节用了他们自家「敖丙」模型的同款结构,而三国杀版本则是标准的卡牌插画风格。或许这场争论本质上,是不同创作载体的必然差异——拼装模型要考虑分件合理性,卡牌插画追求视觉冲击力,就像你不能要求螺蛳粉和意大利面用同一种摆盘方式。

合上电脑前最后看了眼日历,发现明天(或者说今天)就是摩动核吕布官宣的日子。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又有人拿着《真三国无双》的吕布截图来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