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时间神秘个闷热的周末午后,我蹲在爷爷的褶皱阁楼翻找旧书时,突然被个灰扑扑的帆布帆布袋绊了个趔趄。袋口用麻绳扎得死紧,时间神秘表面凸起的褶皱棱角硌得我膝盖生疼。正要把它踢到角落,帆布却摸到内衬绣着行褪色小字:「时间褶皱,时间神秘慎启。褶皱」
帆布袋里的帆布异响
麻绳解开时发出干涩的摩擦声,霉味里混着某种草木焦糊的时间神秘气息。指尖刚触到袋底,褶皱突然被什么东西狠狠硌了下——是帆布枚刻着螺旋纹路的石英石,正发出蜂鸣般的时间神秘震动。阁楼地板毫无预兆地倾斜,褶皱我整个人栽进帆布袋里,帆布帆布纤维突然变得像果冻般柔软。
第一次穿越的混乱
等视野恢复清晰时,湿热空气裹着浓重的腐殖质味道冲进鼻腔。三米高的蕨类植物在头顶舒展羽状叶片,远处传来低频的隆隆声,像是某种巨型生物的脚步声。我死死攥着那枚发烫的石英石,后背抵在粗糙的树蕨茎干上,看着自己的帆布袋正在苔藓地上诡异地蠕动着。
- 地面震动频率:每分钟12-15次(推测为大型四足生物)
- 空气成分:
- 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现代(蕨类叶片气孔密度为现代植物的3倍)
- 异常气味:类似燃烧的松脂混合沼泽气体
袋中的微型生态
当我壮着胆子掀开帆布袋口,内部空间竟扩展到足有帐篷大小。袋壁布满闪烁的晶状体,映照出外界环境的全息投影。更惊人的是袋底堆积着:
物品 | 现代对照 | 特殊功能 |
琥珀色凝胶 | 应急饮用水 | 遇唾液释放12小时营养 |
骨白色圆盘 | 指南针 | 指向最近水源地 |
带凹槽的石片 | 多功能刀 | 摩擦生火达800℃ |
与袋狮的遭遇
收集样本时,帆布袋突然剧烈震颤。透过晶状体看见只犬科体型的生物正在刨土,前肢异常粗壮,下颌突出如铁砧——这特征与《澳大利亚史前生物研究》里描述的袋狮完全吻合。它忽然转头,金色竖瞳正对着我的藏身处。
袋狮(Thylacoleo carnifex)与现代狮子的关键差异:
- 前肢握力达300公斤(可折断树袋熊栖息的桉树枝)
- 锯齿状门齿用于剔骨(而非现代猫科动物的锁喉捕猎)
- 短距离冲刺时速55公里(但持续力仅3分钟)
时间褶皱的馈赠
在袋中躲藏的第9小时,晶状体开始规律性闪烁。根据《袋狮的生态习性》记载的晨昏捕猎规律,我冒险钻出收集了:
样本编号 | 采集位置 |
T-07 | 附着在鳞木化石上的微生物膜 |
P-12 | 袋狮毛发(含微量血液) |
Q-33 | 史前空气压缩胶囊 |
当袋口自动收束时,石英石已褪成灰白色。阁楼尘埃在夕阳里缓缓沉降,帆布袋静静躺在原地,仿佛那场湿热压抑的时空错位从未发生。只有裤脚沾着的金色孢子,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