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官场梧桐叶又黄了。我蘸了蘸砚台里半干的晋升墨汁,在《户部赋税清册》的暗门批注处落下最后一行蝇头小楷。十年前初入翰林院时,历史我也曾像那些刚入游戏的官场愣头青,以为熟读四书五经就能平步青云。晋升直到亲眼见到礼部侍郎因为冬至祭天时摆错牺牲的暗门位置被贬为县丞,才明白这官场游戏可比圣贤书复杂百倍。历史

官场晋升的官场三条暗门

红木镇纸压着的《吏部考功司条例》被我翻得卷了边,这里藏着游戏里不会明说的晋升晋升机制。去年处理江淮盐税案时,暗门我正是历史靠着其中三条铁律,把任期考核从"中平"改成了"卓异"。官场

暗门一:政绩要看得见摸得着

  • 治水比修桥有用:在黄河汛期前加固堤坝,晋升比给书院题匾能多拿30%经验值
  • 钱粮要带着铜臭味:追缴的暗门税银每满一千两,吏部的考功簿就会亮一颗星
  • 赈灾时记得在粥里撒把糠——既能省粮又能让百姓觉得你在同甘共苦
日常任务刑名断案每案+5经验
随机事件治理蝗灾成功+80经验
主线剧情科举舞弊案完成+200经验

暗门二:派系就像走马灯

记得永和七年那个中秋夜,内阁首辅张大人送来的月饼匣子暗格里,那张写着"漕运"二字的洒金笺。我盯着案头将灭的烛火,直到蜡油在青铜烛台上凝成狰狞的形状——这是清流党在试探。三个月后查抄宁王府时,我在账本里"恰好"发现了张大人门生的名帖。

那些年我掉过的坑

新来的李县令上月问我要不要投资他的《快速升迁十八法》,我望着他腰间的翡翠翎管直想笑。当年我也曾轻信过这些捷径,直到...

坑一:急功近利反蚀米

初任知县时,把全县的驿站马匹都调去给商队运货,确实三个月就凑够了修文庙的银子。结果冬至那天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硬是在雪地里跑死了三匹马。兵部来的问责文书,让我整整两年没挪过窝。

坑二:清官难当

严州府饥荒那年,我坚持按户籍放粮,却忘了官仓里掺沙的陈米根本煮不熟。看着百姓举着"青天老爷"的牌匾砸了粥棚,才明白《钱谷备要》里那句"法理之外尚有人情"的真正分量。

藏在剧情里的历史课

上月在秦淮河画舫偶遇的落魄书生,竟带着《永乐大典》残卷。帮他破解了书页夹层里的星图后,意外触发了"郑和下西洋"的隐藏剧情线。现在我的书房里还摆着他送的海棠式罗盘,磁针总是指向正西方——据说这是当年宝船队领航用的物件。

三个必刷的文化副本

  • 翰林院修书时选择校勘《水经注》,能解锁大运河全图
  • 处理徽商诉讼时查出盐引造假,会开启晋商票号剧情
  • 在山西督办军粮时拜访五台山,有机会获得徐霞客手札

后院的桂花又开了第二茬,小厮捧着刚到的邸报穿过回廊。兵部右侍郎的缺空出来了,但我的目光停在附页那行小字上——浙江按察使上报的倭寇侵扰案,卷宗里混着半片带血的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