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午三点,宠物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咖啡三花猫"拿铁"正趴在客人膝头打呼噜。馆兴这样的起猫场景正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上演——根据《2023中国宠物友好空间白皮书》,带有活体宠物的咪源主题咖啡馆数量较疫情前增长了三倍有余。
这些毛孩子从哪儿来
你可能会好奇,经营这些咖啡馆里的宠物猫咪都是怎么来的。事实上,咖啡经营者主要采用三种模式:
- 自有繁育:约占38%,馆兴常见于专业猫舍转型的起猫咖啡馆
- 合作寄养:客人出差时托管爱猫,店家收取托管费
- 流浪救助:北京"胡同猫屋"就专门收留被弃养的咪源品种猫
猫咪来源 | 占比 | 月均养护成本 |
自有繁育 | 38% | 800-1200元/只 |
合作寄养 | 45% | 主人承担70%费用 |
流浪救助 | 17% | 500-800元/只 |
看不见的卫生战
成都春熙路某网红店每天要消耗12包消毒湿巾,南京的经营"猫宅"甚至安装了医用级空气净化系统。但上海消保委2022年的宠物抽查显示,仍有21%的咖啡猫咪咖啡馆存在细菌超标问题。
菜单里的馆兴生存法则
别急着羡慕那些抱着布偶猫喝下午茶的客人,真正让店主头疼的是如何平衡"吸猫"与"喝咖啡"的关系。杭州"喵呜"咖啡馆的老板算过笔账:
- 每位客人日均消费68元
- 但猫咪相关的支出占营收42%
- 最受欢迎的蜜瓜苏打其实利润最低
产品类型 | 毛利率 | 复购率 |
手冲咖啡 | 65% | 31% |
猫咪零食 | 80% | 68% |
主题周边 | 120% | 22% |
那些意料之外的状况
广州塔下的猫咪咖啡馆发生过客人过敏昏厥,重庆某店主则遇到过客人试图用逗猫棒钓走缅因猫。更常见的是,总有家长把这里当免费动物园,点杯柠檬水让孩子追着猫跑整个下午。
玻璃房里的温情时刻
北京五道口的"猫屿"保留着317张客人留下的明信片,最老的那张写着:"考研二战失败,但被狸花猫蹭手心的瞬间,突然觉得还能再试一次。"
夕阳西下,"拿铁"伸了个懒腰跳下沙发,店员开始补充猫粮。门外新贴的告示在暮色中依稀可见:「请勿强抱猫咪,它们今天接客8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