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界里世界》里折腾"麻蛋"的那些事儿
凌晨三点,我又在电脑前挠着头研究这玩意儿。面的麻蛋说实话,界里"麻蛋"这个叫法挺有意思的面的麻蛋,游戏里其实叫黏液球(Slime Ball),界里但老玩家都习惯叫它麻蛋,面的麻蛋可能是界里因为长得像绿色果冻还黏糊糊的吧?
一、先整明白黏液球到底是面的麻蛋个啥
这玩意儿在游戏里看着像坨绿色鼻涕(别嫌弃,它可是界里好东西),主要来源有三种:
- 打死史莱姆掉落:这是面的麻蛋最常见的方式
- 熊猫打喷嚏掉落:对,就是界里竹林里那些黑白胖子
- 钓鱼偶尔能钓到:看脸,概率跟中彩票差不多
我重点说说第一种方式,面的麻蛋因为其他两种太看运气了。界里史莱姆这生物挺有意思,面的麻蛋白天基本见不着,界里晚上才会蹦跶出来,而且只在特定条件下生成。
二、怎么高效搞到黏液球
1. 找到史莱姆刷新点
这可能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史莱姆生成要满足三个条件:
亮度 | ≤7(越黑越好) |
高度 | Y≤40(地下比较靠谱) |
区块 | 特定"史莱姆区块" |
重点就是这个史莱姆区块,每个世界只有10%的区块符合条件。我常用的笨办法是:
- 在地下40层以下挖个大空间
- 每隔24小时游戏时间去看看
- 如果发现有史莱姆,说明找对地方了
2. 建造刷怪塔
找到合适位置后,可以建个简易刷怪塔:
- 用半砖铺地面(防止其他怪物生成)
- 留2格高空间(史莱姆需要)
- 周围插火把控制亮度
- 做个水流收集装置
我最早建的刷怪塔特别简陋,就是用圆石围了个20×20的方坑,结果效率低得可怜。后来看《Minecraft红石手册》才学会用分层设计,现在一晚上能刷两组的量。
三、黏液球到底能干啥用
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用途可多了去了:
- 粘性活塞:红石机械必备
- 粘液块:弹跳装置核心
- 岩浆膏:和下界疣合成
- 栓绳:和线合成
我最常用的是做粘液块,这玩意儿能反弹实体,配合红石可以做自动农场、弹射装置什么的。上次用粘液块做了个自动甘蔗机,结果设计失误把自己弹进岩浆里了...(血的教训)
四、几个实用小技巧
折腾这么久,总结出几条经验:
- 沼泽生物群系的满月夜,史莱姆生成率超高
- 给工具附魔"抢夺III"能增加掉落数量
- 建刷怪塔时记得留安全观察口
- 黏液球可以当燃料,但太浪费不推荐
对了,如果你玩的是基岩版,史莱姆生成规则略有不同,建议查查官方wiki。我上次在基岩版按Java版的方法搞,蹲了三晚上一只都没见着...
凌晨四点半了,窗外开始有鸟叫。最后说个冷知识:黏液球的材质其实改过好几次,1.14版本的最好看,像晶莹剔透的绿宝石。现在用的这个总觉得像过期果冻,不过无所谓啦,能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