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比赛打王者荣耀的全国到底是谁?
凌晨两点半,我蹲在电竞椅里搓着发烫的比赛手机屏幕,突然想到这个问题——那些在全国性王者荣耀比赛里杀得昏天黑地的打王,到底是全国群什么人?
一、职业选手:把游戏当上班的比赛狠角色
先说最显眼的,KPL职业联赛那帮人。打王去年在成都太古里撞见某战队集体买奶茶,全国一米八几的比赛大小伙子穿着队服,手指关节全是打王茧子——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天训练12小时起步。
- 训练日常:早十点到晚十点,全国包括英雄池练习、比赛战术复盘、打王体能训练
- 收入构成:底薪+比赛奖金+直播分成(顶级选手月入六位数不稀奇)
- 入行门槛:巅峰赛全国前50是全国基本简历
典型代表 | 所属战队 | 招牌英雄 |
Fly | 重庆狼队 | 花木兰 |
Cat | 成都AG超玩会 | 不知火舞 |
跟他们聊过天的都知道,这群人打游戏时眼神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样,比赛像猎豹盯着羚羊似的打王。
二、高校战队:宿舍里的特种部队
去年全国高校联赛决赛让我记忆深刻——广州某大学的五人组,打着石膏还坚持参赛。高校圈子的比赛有股子青春热血味儿:
- 训练场地不是基地是宿舍,经常被查寝阿姨骂
- 战术讨论发生在食堂排队时
- 奖金基本用来交重修费(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认识个中山大学的打野选手,手机相册全是游戏截图,课本却跟新的一样。有次他边打蓝buff边接导师电话,硬是把"我在图书馆"说得面不改色。
三、民间大神:藏在排行榜里的扫地僧
最魔幻的是那些不露脸的顶级玩家。去年某平台赛冠军是个外卖小哥,领奖时头盔都没摘——他得赶着接下一单。
这些人通常有这些特征:
- 游戏ID起得像乱码(比如"dfsjkl123"这种)
- 常用英雄冷门到教练都看不懂
- 真实身份可能是理发师/程序员/烧烤摊老板
有次在洗脚城遇到个搓澡师傅,他手机锁屏是国服第一庄周的认证截图——后来发现他搓澡时都在用脚趾头划小地图。
四、退役选手:从选手到教练的转型路
这行当吃青春饭,25岁就算"高龄"。见过最扎心的一幕:某退役选手在直播间教观众连招,自己试了三次都没成功,最后默默关了训练营。
转型出路大致几种:
转型方向 | 占比 | 典型例子 |
游戏主播 | 62% | 某牙热度前20有8个是退役选手 |
战队教练 | 23% | 需要重新考电竞教练资格证 |
彻底转行 | 15% | 开火锅店的最多 |
有个冷知识:现在KPL解说席上,十个有七个戴着当年比赛时的冠军戒指。
五、女选手现状:打破偏见的路还长
必须得说,这圈子对女性依然不够友好。去年TGA女子赛冠军采访时说:"我们训练赛约十场,有七场对面听说全是女生就直接退房。"
但情况在慢慢改变:
- 2023年首次出现男女混编的次级联赛战队
- 女性解说/分析师比例提升到19%
- 女玩家最擅长的英雄是貂蝉(胜率比男玩家高3.2%)
认识个女队辅助,她随身带着护手霜——不是保养,是防止长时间操作导致手部过敏。
六、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比赛
除了KPL,全国还有几十种王者比赛在同时进行:
- 城市赛:最接地气,冠军可能获得螺蛳粉店赞助
- 企业赛:腾讯内部赛奖金比某些职业赛还高
- 高校邀请赛:清北战队互放狠话比相声还精彩
去年某三线城市网吧赛,冠军奖品是五张网费年卡——结果获奖战队五人全是未成年,最后换成五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写到这儿天都快亮了,手机弹出条推送:"您关注的选手已上线"。突然觉得,在这个3亿人都在玩的游戏里,每个段位其实都是自己的全国大赛——只不过有人在水晶前冲锋,更多人在通勤路上默默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