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饿醒后,吃包我翻遍了全网吃包子排行榜

凌晨两点半,排行胃里传来咕噜声的榜蛋时候,我突然特别想吃包子。仔派不是吃包便利店那种微波炉加热的,是排行冒着热气、咬下去会烫到舌头的榜蛋现蒸包子。摸黑打开手机,仔派发现全网居然有十几个"吃包子排行榜",吃包每个都说得头头是排行道——这不得亲自扒个底朝天?

为什么包子能让人半夜抓心挠肝?

先说个冷知识:人类对包子的渴望是有科学依据的。剑桥大学2018年的榜蛋研究就发现,发酵面食的仔派香气分子能直接刺激大脑的愉悦中枢。我自己总结了个"包子瘾发作三阶段":

  • 第一阶段:刷到别人吃包子的吃包视频
  • 第二阶段:开始回忆某次特别好吃的包子经历
  • 第三阶段:不立刻吃到就会在床上烙煎饼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包子榜单

翻遍美食app、公众号和论坛,排行发现包子评比主要分三大门派:

1. 老饕派榜单

特点是榜蛋强调"三代传承""老面发酵",北京某美食博主去年组织的盲测挺有意思:20个老字号包子铺,用统一的面粉和猪肉,结果第一名是家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小店。

排名店铺胜出原因
1老陶包子铺肉馅加了马蹄碎
2庆丰包子铺面皮弹性最佳

2. 网红派榜单

最近两年特别火的"包子配咖啡""彩虹包子皮",上海有家店把松露酱包进包子,居然在某音上卖了十万多个。不过实地探访过的朋友说,拍照是真好看,但吃第三个就腻得慌。

3. 玄学派榜单

最离谱的是某个"包子风水排行榜",说寅时蒸的包子阳气最足...看完我默默关掉了页面。

蛋仔派对是什么鬼?

在搜索过程中,有个词反复出现——"蛋仔派对"。起初以为是新出的包子品种,查了半天才发现是年轻人自创的吃法:把流心蛋包在包子里,咬开时蛋黄会爆浆。广州有家凌晨三点还在排队的夜宵摊,老板说最高纪录有人连续吃了18个。

试做配方我记在小本本上了:

  • 面皮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
  • 鸡蛋煮到溏心状态立刻冰镇
  • 包的时候动作要快准狠

北方vs南方包子大战

凌晨四点刷论坛看到南北网友吵了三百楼:

北方代表发言:"包子就得拳头大!面皮厚实!天津狗不理那叫一个瓷实!"

南方代表反击:"小笼包一口一个才是王道!你们那叫馒头夹菜!"

其实根据《中国面点地理》记载,长江流域的包子确实更讲究皮薄馅多,而黄河流域更看重面香。个人觉得最好吃的是武汉的汽水包,用糯米粉做的皮,煎得脆脆的。

那些藏在榜单外的神仙包子

真正惊艳的往往不在排行榜上:

  • 杭州某高校食堂的豆腐包子,毕业生坐高铁回来吃
  • 成都凌晨出摊的麻辣粉丝包,辣度分"微辣""四川辣""不要命辣"三级
  • 青岛船工们吃的海鲜包子,里面真的有一整只小章鱼

写到这里天都蒙蒙亮了,外卖软件上第一家包子铺已经开始接单。突然想起大学门口那家永远排队的老王包子,毕业前特意问了老板秘诀,他叼着烟说:"有啥秘方,就是凌晨三点起来和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