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天灾信使:那个在游戏里总被念叨的明日组织,到底啥来头?天灾
凌晨三点,我第N次刷到玩家在问"天灾信使什么时候出的信使",突然意识到这问题比想象中复杂——这组织就像你总在亲戚嘴里听说但没见过面的候出远房表舅,游戏里人人都提,明日可要查它的天灾"出生证明"还真得翻箱倒柜。
先说结论:天灾信使的信使"出厂日期"
直接甩答案的话:天灾信使作为世界观设定最早出现在2019年5月1日,也就是候出《明日方舟》国服公测当天。不过要注意,明日这时候它只活在文本里,天灾就像泡面包装上的信使"仅供参考"——你看到牛肉图案,但游戏里连个实体LOGO都没有。候出
真正有具体形象登场要等到2020年1月16日,明日在「洪炉示岁」活动剧情里,天灾那个总在咳嗽的信使沃尔珀族信使普罗旺斯第一次带着天灾信使的title出场。当时我打活动时还特意截图了,她台词里那句"根据天灾信使的预测..."让很多玩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组织真有人啊!
拆开揉碎说细节
为什么这么多人搞不清时间点?因为鹰角这公司特别喜欢把设定当彩蛋撒。就像往泡面里撒调料包,天灾信使的信息被分散在:
- 干员档案(比如夜莺的档案提到接受过信使治疗)
- 道具描述(源石尘行动里的监测设备)
- 活动剧情(主线第三章就有暗示)
- 甚至家具描述(罗德岛办公室的天气监测仪)
这种碎片化叙事搞得玩家像在玩拼图,我整理了个关键节点表:
时间 | 内容 | 出现形式 |
2019.5.1 | 世界观设定集提及 | 游戏内术语表 |
2019.7-9月 | 主线第三章暗示 | 剧情对话 |
2020.1.16 | 普罗旺斯首次以信使身份登场 | 「洪炉示岁」活动 |
2021.4.15 | 源石尘行动专属剧情 | 活动关卡 |
为什么玩家会记忆混乱?
昨晚在玩家群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大家产生误解主要有三个原因:
- 把设定发布时间和角色登场时间搞混——就像知道iPhone概念很早,但真机是后来才发布的
- 早期汉化翻译不统一:有的版本把"天灾信使"翻译成"灾害预报员"
- 二创的误导:很多同人作品早在2019年夏天就创作了天灾信使OC,导致新玩家以为游戏里早有实锤
这个组织到底是干嘛的?
既然都熬夜查资料了,干脆把天灾信使的老底也扒一扒。根据《明日方舟》官方美术设定集(2020年版)和游戏内文本,这组织本质上是个移动城邦版的天气预报站,但比我们世界的气象局硬核多了:
- 预测源石天灾(游戏里那些毁天灭地的自然灾害)
- 绘制安全航线(移动城市可不是随便乱跑的)
- 偶尔兼职医疗救援(毕竟源石病和天灾不分家)
最有趣的是他们的工作方式——既要靠高科技设备,又要依赖信使们的种族天赋。比如普罗旺斯能感知源石能量波动,而后来登场的清流则擅长水文分析。这种混搭风特别有泰拉世界的味儿,既科幻又魔幻。
冷知识:他们差点被删改
翻早期开发日志发现,2018年测试版里天灾信使原本叫"观星者",职能更偏向神秘学。后来改成现在这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可能是为了强调"信使"这个跑腿传讯的职业特性。说实话,要是保留原设定,现在玩家讨论的可能是"观星者什么时候出的"了...
咖啡喝到第四杯,突然想到个细节:2021年春节活动「画中人」里,那个总在修通讯设备的NPC其实就是天灾信使的编外人员。这种藏在犄角旮旯的设定,鹰角真是玩得炉火纯青。
玩家为什么总惦记他们?
最后说点主观感受。天灾信使这个没实装的组织能引发持续讨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日方舟》世界观的魅力——那些看似背景板的设定,反而最让人心痒。就像你总想打听学校传闻里的神秘社团,或者老家镇上那个谁都说见过但没人能说清来历的古建筑。
现在游戏里明确标注天灾信使的干员也就三四个,但每次出新活动,弹幕里总有人刷"这次会有信使登场吗?"。这种期待感,可能比组织本身的存在更有意思。
窗外鸟都开始叫了,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3字。突然意识到写这个冷门话题的过程,莫名像天灾信使的工作——在庞杂的信息碎片里试图拼凑出某个真相,然后赶在天亮前把报告塞进罗德岛的档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