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弟王者荣耀伊蕾娜工作室:一群用游戏写故事的权弟年轻人
凌晨两点半,我蹲在便利店吃关东煮的荣耀时候刷到权弟的朋友圈:"第7次重做娜可露露皮肤特效,这次翅膀光影终于对了!伊蕾"配图是娜工电脑屏幕上闪烁的荧光,和半罐喝到变温的作室红牛。这个场景太熟悉了——三年前他们在城中村出租屋搞工作室的权弟模样,和现在简直一模一样。荣耀
从城中村到职业联赛的伊蕾逆袭
2019年冬天,我在广州客村牌坊下的娜工奶茶店第一次见到这群人。权弟穿着掉色的作室恐龙睡衣,正用平板给伊蕾娜画同人图,权弟屏幕右上角还挂着王者荣耀的荣耀结算界面。"我们想做个能打游戏又能画画的伊蕾团队",他说话时眼睛亮得像是娜工龙坑里刚抢到的主宰。
当时工作室的作室配置寒酸得让人心酸:
- 二手机械键盘的W键有点卡顿
- 淘宝买的数位板经常断触
- 唯一的空调制冷时会发出拖拉机般的声响
但就是这群人,三年后做出了让KPL职业选手主动求合作的皮肤设计。去年暖阳直播时说过:"伊蕾娜工作室做的赵云星元,那个枪尖轨迹比我女朋友还懂我走位习惯。"
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简单说就是用玩家的骨头熬设计师的汤。别的团队做皮肤先看市场数据,他们先开五排实战测试。有次为了改孙尚香翻滚动作,五个人在训练营连续测试了18个小时——最后发现最佳视觉角度和实际判定范围的黄金比例是73度。
项目 | 传统做法 | 他们的做法 |
技能特效 | 参考同类皮肤 | 逐帧分析职业选手录像 |
角色动作 | 使用标准骨骼动画 | 真人穿戴动捕设备模拟 |
音效设计 | 购买素材库音源 | 跑去武馆录真实的兵器碰撞声 |
那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细节
去年爆火的瑶"森之精灵"皮肤,鹿形态行走时留下的脚印会随着地形变化:
- 河道是带着水渍的梅花印
- 红区会粘上几片花瓣
- 高地水晶附近变成星光效果
这个设计来源于权弟的执念:"你看现实中的猫走过不同地方,脚底沾的灰尘都不一样啊!"结果测试时发现脚印特效会导致部分手机帧率下降,他们又熬了三个通宵优化粒子效果。
比甲方更可怕的自我要求
工作室电脑里有个叫"地狱"的文件夹,存着所有被毙掉的设计稿。有版花木兰重剑特效甚至做到最终渲染阶段了,因为权弟觉得"劈砍时的空气扭曲感不够真实"直接推翻——那天他们吃了六顿外卖,垃圾桶里全是咖啡袋。
最夸张的是有次做诸葛亮皮肤,为了还原史书里"羽扇纶巾"的质感:
- 买了二十多种布料样品
- 借来博物馆级别的仿古织机
- 最后用UE4引擎模拟了丝绸特有的"冰裂纹"反光
建模师阿凯有句名言:"我们不是在画皮肤,是在给英雄造第二层骨骼。"
凌晨四点的灵感总是最贵
上个月他们接了个急单,要求七天做出鲁班大师的赛事皮肤。第四天凌晨四点,负责动作设计的小白突然在群里发语音:"我知道问题在哪了!机械臂的液压杆运动轨迹应该像起重机而不是挖掘机!"配图是他在工地拍的塔吊照片。
这种疯魔状态导致工作室有个奇观:每个人的购物记录都像行为艺术展览。上个月采购清单里有:
- 3D打印的兵马俑碎片(给盾山新皮肤做参考)
- 二手天文望远镜(研究星空特效的透视原理)
- 五斤不同品种的羽毛(测试翅膀类皮肤的物理引擎)
财务妹子说开发成本里30%是材料费,比同行高出十倍不止。但看着天美工作室群里发来的"这个金属锈蚀效果怎么调的"的请教消息,又觉得这钱烧得值。
窗外的天开始泛青,我最后看了眼他们的工作台——数位板边缘的漆磨掉了大半,键盘缝隙里卡着去年中秋的月饼屑,显示器上贴着便签条:"记得把澜的鲨鱼改成流线型,现在的太胖了。"